志愿者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夹 | 志愿者社区 | 关于我们
首页 | 最新动态 | 电子期刊 | 理论研究 | 国际志愿者 | 地区风采 | 志愿者课堂 | 地方组织
首页 >> 志愿者课堂 >> 政策方针 >> 内容
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
加入日期:2012-7-7 21:24:15     

  第五,必须从全局出发,高度重视农业,使农村改革和城
市改革相互配合、协调发展。坚持以农业为基础,从政策、科
技、投入等方面大力支持农业。首先启动农村改革,以农村的
改革和发展推动城市,又以城市的改革和发展支持农村,这是
中国改革的成功之路。

  农村改革的成功是邓小平理论的伟大胜利。始终坚持以邓
小平理论为指导,解放思想,实事求是,这是最根本的经验。
有了这个理论,才能冲破僵化体制和陈旧观念的束缚,进行建
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探索。继续推进农村改革,必须牢
牢掌握这个强大的思想武器。

  二、农业和农村跨世纪发展的目标和方针

 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不发达的阶段,农村尤其不发达。
表现在:生产力落后,主要靠手工劳动;市场化程度低,自给
半自给经济占相当比重;农业人口多,就业压力大;科技教育
文化落后,文盲半文盲数量较大;农民生活水平比较低,还有
几千万人没有解决温饱;城乡差别大,农村发展也很不平衡。
这些特点决定了,必须始终把发展农村经济、提高农业生产力
水平作为整个农村工作的中心,一切政策都要有利于增强农村
经济活力,放手依靠农民改变落后面貌,不断提高农民的物质
文化生活水平。

  十五大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和下世纪第
一个十年的奋斗目标,为我国农业和农村走向现代化指明了方
向。从现在起到二一年,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
的目标是:

  ———在经济上,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、多种所有制经济
共同发展,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。基本建立以家庭承包
经营为基础,以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、农产品市场体系和国家
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为支撑,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
求的农村经济体制;农业科技、装备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有显
著提高,农产品更好地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、生活改
善的需求;农村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,城镇化水平有较大提高;
农民收入不断增加,农村全面实现小康,并逐步向更高的水平
前进。

  ———在政治上,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,加强农村社会
主义民主政治建设,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,保证农民依法直接
行使民主权利。全面推进村民自治,完善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制
度;乡镇机构精干,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健全,干群关
系密切;加强法治,保持农村良好的社会秩序和治安环境。

  ———在文化上,坚持全面推进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
设,培养有理想、有道德、有文化、有纪律的新型农民。加强
思想道德教育,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;发展教育事业,普
及九年制义务教育,扫除青壮年文盲,普及科学技术知识;发
展农村卫生、体育事业,使农民享有初级卫生保健;建设农村
文化设施,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。

  实现我国农业和农村跨世纪发展目标,必须坚持以下十条
方针:

  (一)始终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发展的首位。农业是国民
经济的基础。大力发展农业不仅是保障人民生活的要求,也是
发展工业和第三产业的需要。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,加大对
农业的投入。加强农业立法和执法,支持和保护农业。

  (二)长期稳定农村基本政策。以公有制为主体、多种所
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,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、
统分结合的经营制度,以劳动所得为主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
合的分配制度,必须长期坚持。在这个基础上,按照建立社会
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,深化农村改革。

  (三)不放松粮食生产,积极发展多种经营。必须稳定发
展粮食生产,同时又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,实行农林牧副渔并
举,并且把发展多种经营同支持和促进粮食生产结合起来,确
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收入持续增长。

  (四)实施科教兴农。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、在教育。
实行农科教结合,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和推广,注重人才
培养,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
素质的轨道上来。

  (五)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。必须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基
础设施建设和林业建设,严格保护耕地、森林植被和水资源,
防治水土流失、土地荒漠化和环境污染,改善生产条件,保护
生态环境。

  (六)大力发展乡镇企业,多渠道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。
立足农村,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,发展二、三产业,建设
小城镇。开拓农村广阔的就业门路,同时适应城镇和发达地区
的客观需要,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。

  (七)切实减轻农民负担。这是保护农村生产力,保持农
村稳定的大事。坚持多予少取,让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。农村
各项建设都要尊重群众意愿,量力而行。

此新闻共有6页  第 1  2  3  4  5  6 页  

来源:新华网 返回顶部】 【 】 【关闭
相关信息
·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
·社区志愿服务新模式的探索


新闻热点

志愿者加盟 | 捐助志愿服务 | 会员中心 | 时间银行 | 关于我们 | 联系我们 | 地方中心 | 志愿者社区
版权所有 © 2005-2008 志愿者工作委员会
地址:北京市朝阳区白家庄路甲六号307室 邮编:100020
电话:010-65011820 010-65936869 传真:010-65007891 电子邮件:zhiyuanzhe@cnvolunteer.org